关灯
护眼
    第3章新的生活

    尹初玥赶回杜家村那棵榕树下时,一眼就见到了杜钰正在焦急地等待。

    “娘亲!”

    “阿玥!”

    母女俩紧紧抱在一起,相互扶持,会意一笑。

    “都准备好了吗?”尹初玥拉着杜钰边走边说,见到她听了自己的话,将自己稍微乔装改扮了。

    虽然在杜家村里有关于杜钰的传言,但她鲜少出门,认识她的人不多。改变一下发型,穿件不起眼的普通布衣,再随便拿块帕子捂着大半张脸,假装生病不停咳嗽,很难被人看出来。

    “都带上了。”杜钰手里提着包袱。她中途溜回杜家拿昨晚藏在床下的包袱,到约定地点等女儿。等待的过程难免焦虑,她都有冲动回接亲小队找女儿,想起女儿曾反复叮嘱让她等着,才按捺住心情。

    尹初玥从包袱里翻出布衣、剪刀,快速换掉身上的小女孩衣服,又利索地剪个乱蓬蓬的头扎起来,分辨不出性别的打扮。

    母女两人绕行远路,中途找了辆牛车,离开杜家村,前往清阳县。

    清阳县辖管周边的村庄,人群聚集。杜钰和尹初玥装扮朴素低调,混在人群里,丝毫不起眼。

    母女俩在客栈定好一间房后,出来四处找出租的房屋。杜钰虽然向哥嫂上交了不少钱,也给自己留下了一些零用,正好派上用场。

    她们谨慎地四下打听,终于在县城某个角落寻到了一间正要出租的老旧院落。

    房主吴婶是名寡妇,见到一名妇女独自带着孩子,出于同情心理,给出了合理的租房价格。进一步交谈后得知母女俩还要找活儿挣钱,又很热诚地介绍了洗衣服的活儿。

    杜钰连连感谢,交付压金和房租后,就准备对老旧院落大扫除。

    尹初玥主动请缨参与劳动,杜钰正式脱离哥嫂家独立,租下这所院落意味着崭新生活的开端。

    “娘亲,我喜欢这里。”虽然小院和房屋老旧了,但有自由的感觉,“只要我们努力,生活一定会更好。”

    由此,母女俩的新生活总算暂时安定下来。

    杜钰每天早上出去接洗衣服活,拿回家后,尹初玥又帮着打下手洗衣服。

    女儿主动分担能做的,杜钰很心疼,尽量自己多做些。

    日子逐渐正常化,只是母女俩仍然捉襟见肘。除去各项开支,帮人洗衣服只能管温饱,挣不了太多钱。

    房东吴婶见杜钰母女俩生活艰辛,尹初玥年纪小却懂事乖巧,偶尔照拂她们。

    “娘亲,刚才吴婶婶给了我两个炊饼。”尹初玥从外面回来,手里拿着两个白面的炊饼。

    “又拿吃的呢!”杜钰无可奈何,吴婶经常送一些吃食给她们,“该好好谢谢吴姐姐才是。”

    “好呀!”尹初玥递给杜钰一个炊饼,自己拿起一个炊饼啃起来,古代纯手工食物味道也不差。她很同意杜钰的建议,但她们穷得叮当响,一时琢磨不出送什么比较恰当。

    杜钰认真思考了一番,“听说吴姐女儿还有几个月出嫁了。我给她绣个荷包吧,抽空就可以做。”

    杜钰有一手精湛的刺绣手法,起初尹初玥建议她去绣坊做活,她们也真去找了。清阳县几家绣坊目前不招工,只收成品。杜钰正好抽空在做成品,顺手就能做荷包。

    “娘亲,你能做荷包,那能将荷包改良成稍大一点的袋子吗?”提到做绣品,尹初表若有所思起来。她用心观察过绣坊里的成品,各式各样的花纹都有,让人眼花缭乱。杜钰也做那种同类款式,估计也卖不了太好的价。

    杜钰尝试理解,“阿玥说的是锦袋吗?我确实会做,但太耗费时间了,还要绣上各种花式。”她目前以洗衣服为主业,做绣品是空余时间,已经安排得满满当当。

    “锦袋?”尹初玥不理解这种古饰品。

    杜钰细致耐心地给她讲解。

    “对!我就是这个意思!”尹初玥一拍手。锦袋类同于现代女性出街的包包,她想可不可以将现代女包的理念和古饰品锦袋结合起来。毕竟她曾经是职场女性,天天拎包是必备,周边同事也有各种包包。

    想好主意后,立刻和杜钰商量,“我有个想法,娘亲,你能按我说的来做锦袋吗?不用绣繁杂的图案,花费不了多少时间。”

    对于女儿的请求,杜钰还有什么不同意的,当下爽快应下。

    两天过后,尹初玥带着她亲自指导杜钰做出来的“锦袋”,来到不远处的吴婶家。这锦袋确实和荷包不一样,亲自做下来后,发觉比荷包还难。但是这种新尝试让尹初玥很带劲,“如果吴婶女儿喜欢这种新尝试,说不定我们有机会多挣钱。”

    尹初玥怀着期待的心情,敲开了吴婶家的门。

    吴婶站在门口,“是玥丫头啊!你一个人吗?你娘呢?”

    “娘亲在忙,多亏了婶婶这段时间的照拂。”没有遇上这位吴婶,也不知道是否像现在一样顺利。

    “没事没事,你们也不容易。”吴婶也是出于女人都不容易,同病相怜,有能力就拉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