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息县城外,空气中始终迷茫着一股铁锈般的腥味。刘启走过之处,打扫战场的兵卒纷纷对他默默行礼。这个金甲小将几乎已一己之力扭转了整个战局,无数的士兵因此而活命。

    两名骑士引着刘启来到帅帐,大帐之内灯火通明,一场酒宴正在进行,见到刘启进来,众人纷纷举杯,遥敬刘启,一杯喝尽又继续搂肩搭背的大声说笑。陈王坐在主位,挥手示意刘启过去,下方首座的李将军此刻已经叮咛大醉,摇头晃脑的嘿嘿傻笑。

    陈王将刘启按坐在桌侧,脸上迷醉之色一扫而空,说了几句毫无营养的褒奖之词后,开口追问朱邯下落,刘启就说经过数日追踪,寻至一处山崖,朱邯在几名护卫战死之后,果断的跳了崖,因在敌国境内未能下山搜寻。

    陈王对朱邯的跳崖似乎毫无怀疑,只是说了一句朱邯回去也是个死,很明显陈王非常清楚阮莞的身份。

    随即又询问了劫粮队的事,反正版本都是早就定好的,刘启倒也张口就来,又吃了一杯酒,跟刘启解释了一下教场汉子的事,说是此人从未见过,至于荐书,一年就有几百份,都是下边的在操作,算是彻底撇清了干系。最后表示会亲自上表,为刘启报功。

    刘启不是太喜欢这种场合,坐了一会就扛着烂醉的李将军告辞离开。

    过了数日,刘启交付印信虎符,向陈王辞行,陈王大感意外,这将军都不做了?刘启推脱自己年幼,皇帝旨意是十五入州学,暂不想为官,陈王这才想起刘启才十二三岁,哈哈一笑收了印信。

    匆匆数月,如隔三秋。呼吸着近乡的泥土气息,刘启心情特别舒畅,李明默默的跟在刘启身侧,对于这个学生,刘启也是无奈,本来已经跟李将军说好,留在军中做个参军,可是李明死活不干,非要跟着刘启回去。因为身怀军功必然提户,客栈是肯定不敢请他了,李明表示愿意跟着刘启做个管家,一个自动卖身的未来中户,刘启想想都觉得荒唐。

    刘启率三百余骑终于到了刘家村,走到村口时便下了马,众人牵马步行。路上遇到村民,都像见了鬼一样,转身就朝刘启家的庄子狂跑,看来打了胜仗的事早已传进了村子。来的熟悉的家门,刘母在众村民的簇拥下小跑出来,一把拉着刘启的手一会哭一会笑,直到三百齐声喊了声:“见过老夫人!”才尴尬的抹了一把眼泪,让大家进庄子。

    老村长也赶到了,身后呼呼啦啦跟了不少乡亲,一见刘启也是激动得说不出话,只用手不停的拍刘启的背。

    鱼塘子周围的草地上,不一会就围满了村民,羡慕的盯着刘启,小声议论纷纷,缓过神来的老村长清了清嗓子大声喊道:“啊启为国出征打了胜仗,立了大功,不定还要封爵!为咋刘家村挣了脸面!全村大庆三日!”

    村里的男人大多都回来了,因为大胜,有些领了赏银,有些回家等着稽核军功,也有些永远也回不来了,失去亲人的家庭在角落里小声的呜咽,也为这欢乐的气氛平添了一丝哀伤。

    老村长用最盛大的仪式庆祝刘启的归来,三天之内,刘家村居然有五六头牛失足摔死,搞得前来核查的小吏满头冷汗。

    祭告祖祠,这种传统节目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刘启归来,多了三百部曲和一个主动卖身的刘明,必须得让老祖宗见见。

    狂欢结束,三百勇士各自回家将家眷接来,刘启给足了银子,并交代,必须是带厢马车妥善接应,莫要堕了刘家村暴发户的名头。

    建房什么的杂事自有刘明负责,刘启现在戴个草帽,正在自家鱼塘子边和一老头钓鱼,正是月国大元帅朱邯,老家伙被刘启绑来确是走投无路,再者刘启指天发誓,会想办法救出朱家老小,也就决定投靠刘启。

    至此刘家村多了一位,未来村学的先生,一位半道上顺来的逃难人士,兵荒马乱的,顺个把个人还不是易如反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