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住处收拾妥当,第二天许恒自己出门了,文人有自己的圈子,不能一直就闷头苦读,也需要多去交流一下,秀才试的内容跟县试区别不大,也主要是从四书五经里考核贴经和墨义。

    不过最后会多加一篇文章,这是知府主持,贴经和墨义是固定的,文章却是灵活的,一般是知府出出任主考官,出题也是知府来出。

    文科类考试主观能动性太大,除了你的文章以外,核心思想还得暗合主考官的心思才行

    于是考前大把的人打听知府大人的喜好,方便到时投其所好。

    学子聚集的地方,不管好意恶意,真的假的都会流出一星点儿的消息,这个时候宁可错过,不可放过。

    打探消息最好的地方一是客栈茶馆,二是名门大族举办的宴会,后者类似月初刘员外的宴会,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谈话信息准确可靠。

    可是第二种,许恒在并州没人脉,接触的几率几乎为零,前一种就很容易了,基本给钱就可以,不过消息不光多而且杂,可信度就下降很多。

    比如就有传言,知府大人喜好穿女子肚兜,样式还尤爱红梅,这传的有鼻子有眼,也不知是怎么流传出来的。

    当然这类信息都是每个人小声传递出来的,可没人敢大声宣传。

    许恒今天就打算去茶楼打听一下考试消息,哪怕谣传的多,这里面总得有一两个真的吧。

    许父他们今天要收拾院落,除了拔除杂草,尤其是厨房得赶紧弄好,否则这之后吃饭都是问题。

    许恒今天终于可以独自出门了,不用人陪,谁知一进茶楼,差点被人请出来,主要是店小二一看许恒的样子,以为是哪家孩子跑过来的。

    要不是许恒先拿出钱袋晃了晃,表示自己付的起钱,这才放自己进来。

    许恒进来找了一个角落坐着,期间读书人扎堆聊天,也没人搭理许恒,都以为许恒是谁家的孩子贪玩跑出来玩。

    其实许恒也能理解别人的看法,自己现在刚开始发育,面上还比较稚嫩,尤其是身高就是许恒的痛点,这半年虽然长了点,不过相距成人还有差距啊。

    许恒喝了一杯茶的期间,除了听了一堆相互吹嘘的内容,啥实质有用的也没听到,除了知道知府大人的个人信息外,性格爱好一点都没有。

    不过这也不算完全没有收获,这科举在这个时代已经比较完善,想了解主考官还有一个方式,就是拜读主考官的大作。

    每逢科举,这主考官的文集都是供不应求,学道大人是外地轮流的来主持,本地不一定特别了解

    可这知府可是当地的父母官,这生平绝对知道的一清二楚,当地书店都有知府的文集。

    而这时候也是主考官的大作畅销的时候,只要挂着知府大名的诗集,文集都是摆在书店的热门位置,哪怕知府大人只给书做个序,也属于热卖行列。

    许恒打听到这个消息,也不能免俗的打算购买了一些这主考官的一些大作来拜读一下。

    进了书店,许恒不用问店小二,一眼看去这柜台摆放着几本书,这一看什么文集之类的肯定是知府的大作。

    许恒拿起书翻看起来,看看再决定买哪个合适,这书店小二可比跑堂小二聪明,虽然许恒看着面嫩,但是身穿长袍,肯定是来考秀才的。

    这不就是自己的客户嘛,赶紧殷勤的介绍起这些书是知府大人什么时期的大作。

    比如这本书是知府考中进士之前的文章,还有这本是去年才出的诗集。

    许恒看到这些书感慨,这位知府的涉猎还挺广的,文集里有描写宴会之乐的,有感叹世事变化的,也有描述乡野婚嫁之俗的,诗集更是把春夏秋冬四季感叹了一个遍,文风更是变换多常,有朴素的,有华丽的,也有清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