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差分进化算法本意是为求解连续优化问题而设计的,而且是一种无约束优化算法,但你面对的是一个有约束条件的组合优化问题。”

    “所以我今天一直在思考,如果是我来面对这个问题,应该会怎么做。”

    “最后我的答案是会采用基于连续本质上定义的“减”和“加”来实现差异向量的计算,不过这种思路虽然勉强可行,但缺少针对组合优化问题特征的运算方法,必须引入修复操作才能保证进化过程中的候选解的可行性。”

    “但你的思路却完全不同,是从算法本身的角度出发,优化,或者说是设计了三种新的差分优化算法。”

    “今天我大概理解了第一种,是基于位置,而非传统的基于数值的加减法运算,在交叉阶段,引入了基于排列的交叉操作,避免破坏形成的好的结构块,保证了解的快速收敛。”

    “至于另外两种,我只能看懂一个大概,甚至我敢说,就算把你的计算程序和设计说明给我老师去看,他也没办法在短时间内完全理解。”

    “怎么样,我的夸奖你满不满意?”

    徐洋把筷子放在碗口,玩味地看着常浩南:

    “另外,你今天也就是遇上我,换个人看见你那一条注释都没有的代码,估计要直接背过气去。”

    “我……”

    天地良心,常浩南刚刚绝对没有对方认为的那两层意思。

    他只是单纯不知道1996年时候的智能算法发展到了哪个地步而已。

    “这件事情在饭桌上解释确实不太方便,简单地说,我对差分进化算法的优化是分成三个阶段进行的,分别对应三类不同的工程应用场景。”

    常浩南顺手把一瓣剥好的蒜拌进面里,然后继续解释道:

    “首先是第一种,你已经看出了其中的一些要害,但并不是全部,加快解的评估和进一步提高寻优性能,我还基于空闲时间增量矩阵设计了一种基于快速组合启发方法的局部搜索策略……”

    “至于第二种算法,则是为提高PDE种群的多样性,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搜索,以及跳出局部极值,将禁忌搜索与基于排列的离散差分进化算法相结合……”

    “……”

    跟之前在京杭大学讲流体力学模拟的时候不同,这个差分进化算法的理论常浩南自己原本并不了解,而是通过系统刚刚学会的,并且也仅限于机翼优化过程中所用到的那三种,因此虽然进行应用不成问题,但要想深入浅出地讲出来确实还有些难度。

    最后二人一直聊到了小食堂的工作人员开始打扫卫生准备下班,常浩南也没能完全讲清楚,只好表示下次一定。

    “总之这些东西很难在短时间内说清楚,你如果感兴趣的话,等我回招待所之后,可以给写一份关于差分算法优化的说明文件给你。”

    实际上哪怕没有这档子事,他也准备回去把差分进化算法的相关内容认真整理一下。

    尽管系统只会提供跟项目直接相关的知识,但常浩南本人又不完全是个小白,完全可以举一反三,通过自己的学习能力加深理解。

    而对面的徐洋似乎仍然在消化刚才从常浩南那里听到的内容,因此只是有些愣愣地点了点头,半晌之后才有些感慨地说道:

    “没想到我在国外上学这几年的功夫,国内同行不仅理论水平追上了世界一流水平,在技术应用这方面更是走在了他们前面,堪称遥遥领先!”

    “看来我毕业之后选择回国果然是正确的啊……”

    看着思维逐渐开始迪化的徐洋,常浩南思索片刻,最后还是决定……

    随她去吧。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