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刘招娣在外面和杨母聊天,刘红军则走进里间屋。

    进到里屋,杨秋雁正坐在炕上,头上顶着一个红头巾。

    “秋雁,我来接你了!”刘红军咧嘴笑着。

    上一世,好像也是这样,杨秋雁一身红棉袄,坐在炕上,顶着红头巾,等着他来接她。

    两世的记忆在这一刻,交融。

    “嗯!”杨秋雁小声应了一声。

    刘红军听到这小声音,有些犯迷糊。

    杨母端着一碗面条走进来,喂给杨秋雁。

    这叫离娘面。

    随着杨秋雁开始吃离娘面,那边赵家班的人,很应景的唱起了哭嫁。

    “雁儿飞,雁儿落。

    妈妈背哦,雁儿飞过河……”

    “我的那个女儿长得乖,花花轿儿已拢来,我的那个女儿今天要出嫁,当妈的哟,咋个要舍得……”

    “叫声妈妈莫怄气,女儿咋个也是你生的,今日嫁到婆家去,今生今世也要孝顺你……”

    “今夜哭得好心伤,哭我爹来哭我娘。

    爹妈生我十八载,不想明日拜花堂。

    父母恩情难割舍,母女分别实在难……”

    随着赵班主的女儿和儿媳妇,一唱一和演唱,原本还带着笑容的杨母,眼泪刷的一下,掉了出来。

    杨秋雁也一把抱住杨母,嘤嘤的哭了起来。

    就连刘红军在旁边看着,也是有些酸楚。

    外面,杨广福更是老泪纵横,侧着身子不停的擦拭着眼泪。

    一曲哭嫁唱完之后,刘招娣才上前去劝说。

    劝了好一会,众人才止住哭。

    刘红军背着杨秋雁离开杨家。

    这时,哭嫁的曲子再次响起。

    “天上星多月不明,爹爹为我苦费心,

    爹的恩情说不尽,提起话头言难尽。

    ···············”

    杨母站在门口,看着被刘红军背着的杨秋雁,又开始嚎啕大哭。

    “我的个乖女儿啊··········”

    刘红军忍不住加快了脚步,把杨秋雁背出院子,放到马车上。

    这时,曲调一换,又变成了喜庆的曲子《凤求凰》。

    刘红军忍不住感慨,这赵家班还真是卖力气。

    不仅卖力气,这实力也是杠杠的。

    从哀伤的曲子,转到喜庆的曲子,是那么的丝滑,没有一丝停顿。

    马车并没有回头,而是直接向北走,出了屯子,在屯子外面绕了一圈,从另外一头绕进屯子,来到刘红军家。

    这家不走回头路。

    看到马车到来,帮忙的年轻人,立马开始燃放鞭炮。

    “新娘子来了!”

    “新娘子来了!”

    一群孩子,大呼小叫的,簇拥着马车。

    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刘红军伸手扶着杨秋雁下了马车,走进院子。

    堂屋里已经布置好,结婚典礼就在堂屋里举行。

    堂屋里最大的特色就是挂在北墙上的伟人像。

    这是一幅占了足有三分之一北墙的画像,连着两边的对联,占了半个墙。

    刘红军和杨秋雁对着画像站好。

    董书记开始主持结婚典礼。

    刘红军和杨秋雁每人手里都拿着一本红宝书,把红宝书放在胸口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