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凭着肩上一张嘴,林婉婉东转西转找到义诊地点。

    大慈恩寺西门外空地上搭着数个小棚子,每个棚子外排着长龙,十来个和尚在场中巡视维持秩序。

    林婉婉从外围慢慢走过去,与场中其他人格格不入。

    容貌俏丽服饰光鲜,既非求诊的病人,又不是问诊的大夫。

    随意挑了一个医棚,隔五六步停下,至少现在她知道很多技艺不能随意外传。离得近了,担心人家觉得是偷师。

    默默地观察每一个病人,从可以窥见的行动外表琢磨哪里生病,生的什么病,该如何诊治。

    说到底是隔靴搔痒,不能切脉无法问诊,一切都无法验证。

    站的久了,不自在地挪挪腿,僵了!眉头微皱,微微弯腰,右手握拳敲击小腿试图缓解,早知道带小马扎来。

    扫视全场,估计大慈恩寺不会提供马扎服务。

    林婉婉为了僵直的小腿,慢慢走起来,不知不觉走到后面的的药棚。没有医馆药房里常见的药柜,所有的药材分门别类摆放在桌案上。

    常在赵氏医馆的买药,对常见药材的价格心中有数。大慈恩寺中零零总总的药材看着多,实则都是便宜药材。多为生药,缺少成药,无非成本控制,成药太贵。现场没有熬药的地方,病患就算拿到药材也只能回家。

    义诊资金的来源无非几样,豪门大户捐献,知名宫观支持,加上数家医馆相助,出人出力出钱出药。

    没有财政支持,注定不能成为常态。

    晃晃悠悠地再寻一个医棚远远站着,林婉婉观察起一个个病人。

    “皮肤蜡黄粗糙,眼白微微带黄,可能是黄痘,里头的大夫能看出来吗,会怎么治?”

    “头发稀疏、眼神呆滞、无精打采,已经开春衣裳也比其他人多穿两件,怕冷。身形微胖,”林婉婉站直身体,肥胖是富贵人的象征,会来参加义诊大多是贫民。再仔细看,“虚胖,可能是甲减也可能是……”

    “面部浮肿,可能肾脏有问题,药棚里没有对应的药材。”

    “瘸子,治腿还是身上有其他病症?”

    ……

    敲击小腿缓解疲劳,看着天上的日头,快中午了,回去吃饭!

    今天就这样吧。

    朱大夫送病人出来,趁机望着日头,半日水米未进,腹中空空,医棚外排着的长龙……视线再转,看到几步外的林婉婉。

    孤身一人没带药箱,神情郑重不是看热闹,而是认真观察每一个过往的病人——望诊。

    “林娘子,怎么来了?”

    “朱大夫,”林婉婉没想到会遇到熟人,“听说大慈恩寺有义诊,过来看看。”

    “找到坐诊的医馆了?”

    林婉婉和朱大夫不熟,不能开玩笑说等着姐妹发财开医馆。实话实说,“还没有。”

    朱大夫冒出一个主意,“林娘子,莫不如进医棚看看病人?”上次来医馆求职,也没验过本事,我只是考考她。

    “不太好吧,”林婉婉期待又迟疑,“我不是正式大夫。”

    “这是义诊。”要求不高。朱大夫不好说直言妇人病,同附近维持秩序的僧人吩咐,“把女病患排到前头来。”

    林婉婉冷眼看着队伍里病人位置慢慢变换,窃窃私语不止,却没有发生骚动,震惊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