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这次有人动刀子,他们必须上!

    一共十万多的可用士卒,加上充足的粮草物资供应,辽西郡尉从来没有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出乎所有人预料的第一个变数,出现了。

    长春城中,此时只剩下了不到两万士卒,更多的是工匠和征发的农夫。

    大致的城墙基础已经落成,城市的各区域被标上了不同的标记。

    最先建成的是位于西北角的超级工事。

    占据了城中大块的地方,也是整个长春城最忙碌和守备最严密的地方。

    老农头掌管着两路大军的粮草供应,这几日总算是偷闲,晃悠到了这处工室。

    迎接他的依旧是那个年轻的匠人。

    他此时顶着两个黑圆圈,见到老人就想跑。

    “去哪?”

    大嗓门的作用体现了出来,在如此嘈杂的环境中,依旧将自己的意愿传递到对方的耳朵中。

    “哎呀,您老怎么有空来这里了,恕小子刚才眼拙,差点没认出来您!”

    老头看着那双黑黑的眼圈,总觉得这人跟蜀中的白罴很像。

    “怎么搞得这是,被人打了?”

    年轻人挠了挠头,“这不前几天被人按着加班加点搞了一万套东西吗。熬夜熬得,嘿嘿!”

    “还笑,熬夜伤身,你小子不想死,就赶紧去睡一觉!”

    年轻人一愣,“您不是来催玻璃的!”

    “老夫当然……当然不是,只是来参观一下那什么流水线,你小子最好赶紧休息,过几日有得忙!可别死了,老夫的东西还得你着手研究!”

    那年轻人笑了笑,“那就好那就好,我给你叫个人!”

    “无需你叫人,赶紧去睡觉!”

    年轻人点头,拉了旁边一个工匠,吩咐了几句,然后离开了工室。

    老农头叹了口气,觉得这么搞不行,得让咸阳将作少府再派些人来。

    “回去,老夫要给陛下写信!”

    打算参观工室的老农头掉头回了城西外的大营。

    这时由辽东郡邑运粮的人找到了他。

    “内史,辽东郡纳捐粮草到了,不知安置在何处?”

    老农头停笔,抬头看向来人,“怎么会有纳捐的粮草?”

    “不止粮草,还有前来应征的农夫近万人,应征士卒一万五千余。各项物资,车马,全都已经运达长春城。

    如今城内并无郡守,辽东郡尉无法妥善安置,所以请教内史,如何处置妥当?”

    “引我去看!”

    老农头写了一半的书信搁置在了书案上。

    这突然过来的物资着实吓了他一跳。

    好家伙!辽东郡守这是要逼反黔首吗!这么多物资人力怕是老本都被他搜光了。

    修建了一半的城墙上,老农头看着一望无际的漫长队伍,有些呆滞。

    “你是说他们都是自愿的?”

    那吏员点了点头,“由郡中富户带头,纳捐人力钱粮货物,其余黔首或多或少,都有纳捐。

    这是辽东郡守所记钱粮,除了一部分用作郡中开支,大部分都运抵了长春城。”

    老农头皱眉看着记录了厚厚一沓的纸张,心中泛起巨大的波涛。

    “何至于此?”

    “郡中黔首闻北逐东胡,皆喜不自胜,自愿绢纳,以求大胜!”

    书页很快被他翻到最后,他愣愣的看着最后一条记录。

    喃喃自语:“原来如此……”

    他决定将这厚厚的记录,呈递给始皇帝。

    北风吹动,最后一条记录上写着:

    ‘东乡老妪,捐纳菜刀一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