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因为准备南下的战事,荀建议曹操将大本营移到邺城一事,暂时搁浅。

    刘晔根据目前的天下大势,向曹操提议先拿下汉中,取益州,届时,可两路夹攻江东一带,更为保险。曹操没有答应。

    几名谋士商议过后,觉得刘晔的提议在理。何况,比起荆州刘表,汉中的张鲁只注重发展他的五斗米教,并没有向外扩张的雄心,连军队都整备不齐。与其把这扼喉之地交予他人,不如自己掌握在手中。且以张鲁的性格,说不定只需派个使者去便能游说地他将汉中送上。

    因此,在荀、荀攸、程昱等人连番游说下,曹操答应了。派出张辽、徐晃两员大将领兵五万,前往汉中,在此之前,又遣使先往汉中说降。虽说人是派出去了,但曹操心里并没有多在意,他的注意力仍在南边。

    这时,宛城那边却传回一个令他难以置信的消息。曹仁本待攻打驻守新野的刘备,竟然反被人取了樊城,兵败退守安众,还折了几名将领。

    “刘备!”曹操念出这个名字时,颇有些咬牙切齿的意味。这个人三番五次、阴魂不散地跑出来坏他好事,捡便宜,捡漏,简直是世所罕见的无耻之徒,自己早年倒是小瞧他了。如今刘备依旧寄人篱下,但总让人觉得不舒服。他还记得刘备败逃时,可是,连妻小、义兄弟都能弃之不顾的人。这样的人身边怎么还会有人忠心于他?他手边怎么可能还有可用之人?竟然将手中有三万兵马的子孝打回来?并且损失惨重?!

    莫说曹操不信,就连曹仁自己也不相信。为了弄清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谁策划了这一战,将自己引出樊城,设伏击败曹军。曹仁花了大力气去查,终于被他查到刘备身边来了个青年。刘备将此人奉若上宾,拜为军师,言听计从。樊城一战就是此人设局的。

    曹仁将自己搜集来的消息呈给曹操,并伏地请罪,自言因骄兵之故,轻出野战,以至于被人火烧三军,又在半路中了埋伏,连累副将死了两个,三万兵卒折损过半。

    曹操对败军之将的惩罚,向来是毫不手软的。若犯事的是其他将领,重则斩首,轻则卸职。但因为曹仁是曹氏本族人,而且他以往的功绩也足够抵过。曹操就只是意思意思地降了他一级官职,罚俸三年,以示惩戒。

    这种惩罚对于曹仁而言,不痛不痒,三年的俸禄他根本不当一回事。曹仁虽然不如曹洪那般爱钱,敛财,但没有个打仗的将领手头会缺钱少物的。要不曹洪也不会说,打仗也是捞钱的好机会了。只是这惩罚虽不能撼动曹仁在曹操眼中的地位,但曹仁在几个兄弟中一直深受曹操信任,算是几人中最能打仗的那个。这一次吃了败仗,对他这种好面子的人来说,简直是比杀了他还难受。

    故此,降职之后的曹仁没有躲起来,而是狠命地天天到大营里操练兵马,就等着大军南下时,再度出击一雪前耻。士兵们□□练得颇有怨言,可曹仁为了能捞回面子,不惜砸下重金赏赐训练中表现出色的士兵,一时间,曹仁属下的兵卒个个都跟吃了五石散一样,兴奋得忘了苦累,卯足了劲训练,争相表现,赢取奖赏。

    曹仁练兵练得卖力,刺激了其他将领的神经。怎么也不能被比下去!众将各自放弃了休息,成日待在营中与将士们同甘共苦,一起训练。

    有点眼色的人都知道,曹仁不可能真因为吃了一记败仗,就被曹操冷落。因此,也没有人会因为曹仁降了一级官职,就给他脸色看。平日里,同僚见面依旧是曹将军、曹将军地叫。

    果然,曹仁知耻而后勇的行为,传到曹操的耳朵里,换来曹操的赞语:“胜不骄,败不馁,方为名将。子孝能以此为戒改过,不失为一件好事。”

    当然,相较于曹仁兵败一事,曹操更在意曹仁交上来的关于刘备新收的军师“单福”的报告。只是天下名士中有叫这个名字的人吗?

    “什么单福?那是颍川人徐庶啊!”程昱初时觉得奇怪,听过他人的描述之后,徐庶的名字脱口而出。

    “徐庶?”曹操皱了皱眉,“此是何人?往日不曾听过此人之名。”

    程昱摸了摸胡子,有些迟疑:“徐庶在中平末年时,曾为友人报仇而杀人。在颍汝一带,颇有侠名。”

    这年头,侠士多是指地痞流氓一类的人物,程昱有些担忧地瞥了眼曹操,见他面色不变,只得继续说:“此后,徐庶改名单福外逃,前往荆襄一带。弃武从文,数年之间,学业大成,与荆州名士司马徽相熟。近几年,才名渐显。”

    “徐庶之才,比君若何?”曹操好奇地问道。在他想来一个半道弃武从文的人,不该厉害到这种程度。

    “胜昱十倍。”

    “仲德夫子过谦了!”郭嘉笑嘻嘻地接口道,“我等皆不敢言胜于仲德夫子,仲德夫子说那徐庶胜你十倍,我等又将如何自处?”

    郭嘉的说法,没有令曹操不悦,反倒是笑着赞同:“奉孝此言在理。仲德你这话,可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啊。”

    知道曹操是在说笑,程昱没有半点慌乱之色,从容应对:“虽是如此,昱此言是希望丞相能予以重视。刘备非常人,要是让他有了立足之地,又有智谋之士相助,可就难对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