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荀绲辞官后,思乡情切,一过完年,就不顾战乱未平,要和荀谌一起回颍川。郭嘉、戏志才两人在洛阳玩够了,担心自己两个书生路上不安全,就跟着他们一块回去了。

    荀绲没有带上儿子,而是让荀同荀攸两人留在洛阳,等待时机。

    在全国各地造反的黄巾军,各自为战,互不连通,兵力散乱,易于各个击破。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场战理应速战速决,却打了半年之久。起先,大家都认为黄巾军就是一群流民迫于生计奋起反抗,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乌合之众,应该很容易就会被打败。少有人能想到,这时东汉的军队,安逸太久,已无战意,对上黄巾军那是半斤八两,没有讨到多少好处,打得颇为吃力。

    因为拖了这半年,唐衡有人足够的时间依照荀的计策,选择了张让、段、郭胜等人密谋。这些人商议之后,决定把赵忠、蹇硕等人推出去顶罪,以平民怨,进而讨好何后,与国舅何进周旋。

    何后见张让他们有悔过之意,就在兄弟何进面前为他们说好话,谈及初入宫禁时,受到宦官们的照顾提携,没有他们,也不会有今天的地位。何进心软,何后劝了他几次,便答应只杀一部分人。袁绍一众士大夫得知后,忿忿不平,不想放过张让、段这些人,意图赶尽杀绝。因此,带着禁卫兵闯入宫闱逼宫。

    张让等人没有料到袁绍这群人会趁着灵帝驾崩之际,冒然发动,准备不够充分,混乱中,宫中遇害的宦官多达两千多人。张让、段因为一得到消息就弃了旁人,赶到帝后身边,苦苦哀求,禁卫兵们在帝后面前不敢提着刀剑砍杀,又被赶来的何进喝退,最终得以保全性命。

    而一开始就被自己人抛弃的蹇硕、赵忠等躲避不及,被乱刀剁成数段,碎尸于御花园。

    唐衡躲在宫禁的密道中,等候禁卫兵退去后,跑到离何后寝宫的必经之路上,吩咐人把在其他地方杀死的小太监移到这边来,摆出众人横死的场面。然后,自己以血涂脸,作披头散发,命人监视着等待何后的到来。当得知何后已经快到寝宫的道上时,他掏出一柄短刀,狠下心插入侧腹,瘫倒在已死的小太监身上。

    受了惊吓的何后正由心腹簇拥着回寝宫,见自己寝宫途中竟然也有死者,又惊又怒,心中深恨袁绍之辈,如此枉顾她的尊严,对她的心腹之人赶尽杀绝。

    就在她颤抖着绕开横七竖八地摆着的尸体时,半道上伸出一只手抓住了她的裙角。

    众人皆惊,惶恐之中发现是唐衡。

    何后震惊不已,跟在何后身后不敢擅离的张让、段见状,再度伏地痛哭,请求何后开恩,饶恕性命。

    稍稍定了定心神,何后立即命人去请太医入宫,又让人把唐衡搬到她寝宫的偏殿去安置。

    唐衡强忍着腹部伤口的痛楚,失声道:“太后,臣欲往寝宫请太后暂避此乱,怎料太后不在寝宫之中,一群士兵见到我等不由分说,挥刀就砍……”话未说完,唐衡已然昏厥。

    又是一阵慌乱。

    谁都没有注意到昏死过去的唐衡嘴边噙着一抹诡异的笑。

    ――――――――――――――――――――――――――――――――――――――――

    “叵耐张让那厮竟以帝后至尊为盾!”袁绍恨恨地拍着桌角。

    袁术也是一脸的不满:“妇道人家就是不晓事!”

    “公路,慎言!”曹操低喝道。

    “哼!”袁术偏过头,怒容满面,“留此后患,日后我等皆不安生!”

    “此事还需从长计议。”许攸思讨片刻,“我等此番作为已然触怒何后,再欲行事,恐遭杀身之祸。”

    荀、荀攸叔侄两人坐在角落,面无表情,始终没有和任何人搭话。

    “这当如何是好?”袁绍头疼地环视在座的众人,目光落在荀身上,“文若,可有计策?”

    低垂着眉眼,荀向前欠了欠身:“张让、段党羽在此役之中伤亡过半,暂无余力与我等为敌,但恐其急躁,假借皇命,除我等报仇雪恨……”

    “这要你说!”袁术不屑地啐道。

    荀瞥了他一眼,缄口不语。

    袁绍有些尴尬地清咳一声:“文若勿怪,烦请再言。”

    荀抿了抿唇,面色不渝,过了好一会儿才缓缓开口:“然,欲借皇命,必有太后亲允。世间不独有宦党与太后亲近。大将军何进乃太后之兄,大人何不前往说之。”

    “这……,我等此番逼宫,大将军并未应允,此刻怕是……”袁绍犹豫地看着荀。

    荀抬眼看向许攸。相比自己,袁绍更相信许攸的话,袁术也不会反驳许攸。

    许攸会意,接着荀的话说:“阉党初时,欲立陈留王协,曾奏请先帝诛杀大将军。大人何不以此事说之?”许攸掠着胡子,见袁绍仍在迟疑,小眼一眯,又加了句,“说与大将军听闻,也好让大将军对阉党有所防范,亦知我等所为,皆为其谋,何罪之有?”

    “子远,所言甚是。”袁术比较满意许攸的话,连忙附议。

    袁绍看了看周围的人,没人有意见,便转身对坐他边上的曹操道:“孟德与我同去?”

    曹操点点头,直起身:“如此,当速去。”

    于是,众人各自散去,袁绍与曹操则一起去见何进,说服何进站在他们这边。

    许攸撇了其他人,跟在荀、荀攸身后出了袁府。

    “子远,有何指教?”荀侧身立在道旁,拱手施礼。

    荀攸也向许攸倾了倾身,以示见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