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再说伊朗。

    扎黑丹的俾路支人,情况要好很多。

    无论是逊尼派宗教领袖、各政治团体,还是反对派军事组织,大都不持分离主义观点,而是在伊朗国内追求有限的政治自治和权力分享。

    伊朗是什叶派国家,而绝大多数俾路支人属于逊尼派,再加上民族问题,双方冲突不断。

    霍梅尼上台以后,承诺新政府将平等对待逊尼派和什叶派,双方关系好了一阵子。

    两伊战争中,俾路支激进势力抬头,想趁此机会建立一个“大俾路支斯坦国”,伊朗派兵进驻扎黑丹。

    意识到完全打压部落首领的政策不符合俾路支人的传统社会结构,伊朗政府遂开始转向“吸收”政策。

    即通过建立各种机构并吸纳俾路支人担任部分职位,将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纳入国家管理体系之中。

    此外,伊朗也在大力改善俾路支地区的落后面貌,帮助这里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卫生医疗设施、学校、电力、供水和交通网络。

    虽然在伊朗全国31个省份中,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还是最穷地区,但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差,沙漠、山地为主,社会结构仍然是部落式、经济形态原始化。

    在伊朗的绝大多数俾路支人是具有国家认同意识的,从事分裂和恐怖活动的武装分子并不多。

    所以,伊朗一般不愿意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更不会动用导弹对自己狂轰滥炸激起民族矛盾。

    可是在“阿拉伯之春”之后,伊朗的俾路支武装组织像癌细胞一样扩散。

    正义军成立以后,恐怖行动也不局限于俾路支斯坦省,而是渗透到了德黑兰。

    美国还试图说服俾路支人与库尔德人结盟,共同对付美国不喜欢的国家。

    伊朗军队采取特别行动猛打“正义军”,这些人就躲进巴基斯坦俾路支省避风头。

    后来,巴基斯坦的“俾路支解放军”也学会了这招。

    长期躲在伊朗境内,有任务出勤时,再到巴基斯坦搞恐怖袭击。

    在现代的地缘博弈中,俾路支地区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对于美国而言,这里是其制衡俄罗斯、制裁伊朗、手掐中国的重要基地。

    对于印度而言,这里的不稳定可以给老冤家巴基斯坦添堵,扰乱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

    对俄罗斯和中亚内陆国而言,位于俾路支省西南部的瓜达尔港,距离全球石油运输主要通道—霍尔木兹海峡很近,是个非常重要的能源出海口。

    在如此错综复杂的背景下,俾路支地区毒瘤一日不除,伊巴阿三国都不得安宁,中巴经济走廊也不会太平。”

    穆尼的一通话,等于是给子慕上了一堂历史课,启发很大,自己对俾路支的历史、政治了解的太少了,想当然了。

    首先,没有认真地考虑过部落制度的根深蒂固,就像拉达克的宗教问题一样,这里面很复杂。

    第二连潜在的敌人都没有搞清楚,“真主党”不是“正义军”。

    “穆尼,那你有什么想法?”

    “我是这样认为的,我们可以将这件事情分成两个方面来解决。一方面有我代表公司与各部落进行合作共同开发矿产,卖给公司,让这些部落从中受益,减少敌对情绪。

    这样既可以缓和矛盾,又可以遏制当地种植罂粟。

    另一方面,由公司负责掐断混乱的源头,掐掉祸乱的根源,斩断背后的黑手。”

    子慕一听这个办法和自己在缅北准备采取的策略有异曲同工的作用,有可行之处。

    “穆尼,你们公司现在有多少人。”

    “大人,已经发展到了三百多人,过来一半足够用了。”

    “需要什么支持吗?”

    “不需要,我们正常做生意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