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三国演义里的曹操生性多疑、做事心狠手辣,既雄才大略又小心眼记仇、加上喜好人妻这种种要素叠加起来,朱樉闭着眼睛都能喊出一个人的名字。

    因为那个人刚愎雄猜的性格,朱樉实在是太过熟悉了。毕竟自打一出生就认识了,他能不熟吗?

    “呃,老罗你说话啊,你怎么不说话了?”

    只见罗贯中整个人如遭雷击般一动不动,他的脸色变的惨白,额头上有豆大的汗珠滑落。一语惊醒梦中人,因为罗贯中曾跟老师施耐庵一起出仕过张士诚的幕府。

    在大明立国以后,曾经依附过张士诚的这帮江南文人被洪武皇帝朱元璋御笔一勾划成附逆,也就是投靠过叛逆的人。

    虽然朱元璋没有明令追究这些文人的罪责,但是附逆的身份,等同让他们终身不得入仕做官。

    罗贯中的籍贯虽然是山西太原的,可是他从小跟随做丝绸生意的父亲在杭州生活。他的老师和朋友都是江南文人,他自然随大流加入了张士诚的幕府出任谋士。

    跟历史上郁郁不得志的那些大文豪一样,怀才不遇的罗贯中难免会心生怨气,将这份怨念带到了文学作品里使得曹操这个人物的形象变得丰满具体起来。

    罗贯中擦拭着脑门上的冷汗,露出一丝尴尬的笑容。“小说本就是一家戏说之言,根本当不得真。用大王的话来说就是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罗贯中这话说的相当牵强,听在朱樉的耳朵里有点强行解释的意味。不过连朱元璋本人都对《三国演义》这本书赞不绝口,而罗贯中老师写的《水浒传》在朱元璋眼里如同洪水猛兽一般,亲自下令让翰林院的学士编纂后才能出版。

    对于《三国演义》中曹操这个亦正亦邪的人物,朱元璋这个当事人都喜欢的不得了。朱樉自然不会再过多的干涉。

    见罗贯中如同惊弓之鸟一般浑身颤栗,朱樉笑着对他说:“老罗,你不用担心。《三国演义》这本书都印刷了上千册,军中将领几乎人手一本。连老头子本人都爱不释手,自然不会有任何问题。”

    有了朱樉这句话,罗贯中才安下心来。他已经五十三岁了,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最担心的不是自己的前途,而是这本花费他半生心血的传世巨作。

    朱樉拿着手上这本《三国演义》的原稿复刻本,上面每个字都是按罗贯中的手稿做的雕版,上面的错字都跟手稿一模一样。原稿自然是还给罗贯中这个作者来收藏。

    想起历史上《三国演义》最早的刊本出现在嘉靖年间,朱樉想起了一个老生常谈的道理,是金子早晚都会发光的。

    正和罗贯中闲聊几句时,门外一直守候的赛哈智走进来禀报。

    “大帅,徐府的护院统领魏海有要事求见。”

    听到徐府的家丁大老远从京城赶来,想必是老丈人派过来报信的。朱樉向着赛哈智吩咐:“快快有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