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诗云:**不可怕,就怕**有文化。因为有文化的**就不叫**了,叫“名妓”。

    毫无疑问,李师师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名妓。

    北宋诗人晁冲之年轻时曾经在京城汴梁住过一段时间,那时候他跟李师师打得火热,每次有什么应酬都会把她叫过来陪酒。过了十几年,晁冲之再次来到京城,却发现李师师闺房的门槛高了许多,“门第尤峻”,像他这样的穷酸诗人已经不得其门而入了。晁冲之只能躺在旅店的意yín当年与李师师的风流往事。

    晁冲之不知道,李师师之所以“门第尤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宋徽宗垂青的原因。一间野外的茅草房,皇帝无意进去拉一泡屎,也能让这房子卖出别墅价。一个**,被皇帝临幸几次后身价暴涨,也是符合市场规律的。

    宋徽宗是怎样遇到李师师的呢?

    大家都羡慕做皇帝,但是做过皇帝的人都知道,这工作看起来相当的威水,其实跟一困在铁笼里的小鸟差不多。别的不说,首先这自由就没了——连出皇宫外面散散步都得提前几天打报告。俗话说,“不自由,毋宁死”,所以这皇帝的生活也就半死半生的。我们知道宋徽宗是一个大才子,才子的心总是向往那种自由自在,浪漫多情的日子。1116年某日黄昏,宋徽宗换了便装,带了几个贴身内侍,坐了一台小轿,悄悄的从后门溜出宫中。

    溜去哪里?第一是酒馆,第二是妓院。其实,皇宫里什么没有?那里云集着最好的美酒,最漂亮的女人。但偏偏是坊间那些粗茶淡饭,粗枝大叶,把宋徽宗吸引屁颠屁颠的。他不但经常溜出去“与民同乐”,鉴于经常夜不归宿,他还专门成立了一个“行幸局”,用来编造不到朝廷上班的理由,。

    比如头一天可以借口是在宫中请客喝酒,喝醉了,第二天就要换一个花样,说是痔疮发作了。总之,要保持与时俱进,时时更新。不然让谏官发觉了,那可得吃不了兜着走啊。

    在宋徽宗之前,李师师的入幕之宾中就有许多牛人。当时有两个邦彦经常照顾她的生意,一个是后来被人称为浪子宰相的李邦彦,另一个就是擅长音乐的著名词人周邦彦。说到这儿就应该说一段周邦彦、宋徽宗与李师师之间的一段3P游戏。

    话说有一个冬夜,周邦彦先来到李师师闺房,不料宋徽宗也不期而至。周邦彦知道这事儿不能参照先到先得的原则,只能是自己回避。仓促之间,他躲到了床下。宋徽宗带来一枚江南上贡的新橙,与李师师开始打情骂俏、嘿咻嘿咻……(此处省去500字,有兴趣的读者可自行找作者索要完整版本。)宋徽宗离开后,周邦彦才从床下钻出来,重续鱼水之欢……(此处再次省去500字。)

    周邦彦是一个艺术家。艺术都是来自生活,因此如此香艳的情节他当然也不能浪费。于是就有了流传千年的《少年游》: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筝。低声问向谁边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宋徽宗再次光顾李师师,李师师唱了这首《少年游》。宋徽宗一听,这不是上次来此地的现场描写吗?就追问是谁干的。李师师说出周邦彦的名字后,宋徽宗心里非常恼怒:靠,我皇帝的女人你也敢动?不久便找了一个理由把周邦彦开除了。

    此事之后,宋徽宗不管是在宫内还是宫外,不管是在老婆房还是在小妾床,上床之前一定要检查床底有没有不明动物。

    过了两天,宋徽宗又去临幸李师师,但这一次他扑了一个空。李师师居然没在。宋徽宗一问,原来她是送周邦彦去了。宋徽宗坐在她房间里耐心的等候,一直过了三更,才看见李师师姗姗来迟。“愁眉泪睫,憔悴可掬”。见宋徽宗独守空房,她连称“臣妾万死”。宋徽宗见李师师哭得泪人儿似的,难免起了怜香惜玉之感。于是问她:“周邦彦这次又写了词吗?”

    李师师点点头,说:“有。”她便唱了一曲《兰陵王?柳阴直》。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

    谁识?

    京华倦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