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秦人修建的水利工程有很多。

    不断的改变着一些地方的状况。

    大地很广阔,真正想要改变一些东西其实是件极其难的事情。

    上古时期,先民们对于天地便有着自己的理解。

    从燧人氏取火开始,这片土地上的生存环境的改变便落入了人手的改变之中。

    从三皇五帝开始,人们便与这片大地的一切斗争起来。

    大禹治水的成功,给后世所有治理水患的人提供了一个思路。

    堵不如疏。

    这个例子让反抗环境的人滋生了另外一种思想。

    因势利导。

    顺其自然。

    ……

    等等等。

    那些数不尽的思想传承从此与水有了不解之缘。

    从郑国渠,到都江堰,再到如今的零渠。

    修渠对于他们来说是件极其熟悉的事情。

    但从湘水开凿一条可以通航的渠前往漓水,却有一个前人未曾遇到过的问题。

    湘水低于漓水,若想水往高处走,同时兼顾枯水洪水期的调控,还要有足够的水位供船只通行。

    这是一个比都江堰更加困难的工程。

    湘水距离漓水支流的零水只有二十里,但这二十里的落差让都水长以及一众吏员掉了大把的头发。

    所谓天作之合,地利对于这条渠便格外的重要。

    他们寻到了一处可以重现都江堰的地方。

    于是一个类似都江堰的分水坝便被建起,

    这道竖立着的坝体连接着抬升水位的漫水堤坝。

    将整体湘水抬升高于漓水位置。

    至此一个将湘水一分为二的组合堤坝便成形了。

    湘水一分为二,三分由南渠流向漓水,七分由人工开凿的北渠重归湘水故道。

    这样无论是枯水期还是洪水期,两道人工水道都能保证船只的通行。

    灵渠示意图

    这无疑是个天才的想法。

    可要付出的辛劳也很大。

    这里的地质多为山石,开凿水渠十分费力。

    起初工程进度很慢,直到国都派来了一些工程士卒,从此这片山谷之中便雷鸣不断了。

    这也有好处,那就是周围的越人不敢再来这处地方。

    谁知道这些巨大的声响到底是来自什么东西。

    天雷,那可是神明才能掌握的力量。

    “这果子可真甜,如蜜一般。”

    都水长剥开了一枚鸡子大小的通红果子,里面晶莹果肉散发着别样的香气。

    “可惜,这果子不能保存,听说咱们陛下垂涎已久。”

    今日大雨,工地上便停工了。

    水渠的修建已经到了最后的阶段,只剩河岸加固的一些活计。

    “等灵渠修建好了,南北交通顺畅,岭南百越归附之后,陛下应当会南下。”

    一旁的都水丞神色中充满期待,“不知道那时陛下会如何评价我等创举。”

    “大秦如今变化巨大,我等这些小把戏,怕是已经入不了陛下的眼了。”

    “是啊!”

    看着愈发湍急的湘水,众人都是一声感叹。

    大秦这些年有诸多变化,除了暂停南征这项命令与他们有切身关系之外。

    其余的诸多变化,都在北方。

    久别故土,月报上的一切让他们越来越陌生。

    年休时回到家中,诸多事物皆未曾见过。

    短短的几载时间而已,怎得有如此变化。

    这群人在此时聚在此地,便是要观察两处漫水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