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诚从乡里三老的宅子里出来。

    看着手中的盖着朱印的木牍,他松了口气。

    这是迁移户籍的证明,以及北上之时,一路上借宿传舍的凭证。

    初春的天气渐渐回暖,郊外的坟地静谧无人。

    松软的土地上开着一些淡紫色的小花。

    诚带着一个不大的陶罐,来到了一处墓碑前。

    木板上面的字迹已经不再清晰,他眼神温柔,看着墓碑轻声道。

    “咱们走,去一处无人认识的地方。”

    一阵轻柔的风吹过,阳光似乎也和煦了不少。

    诚用手开始刨坟。

    他将其埋葬,今日也亲手扒开了坟堆。

    原本柔美的女子已经只留下一堆枯骨,和几片破损的衣物。

    四五年的时光,没有棺木保护,能够留存这些遗物,算是比较好的了。

    他轻轻将那些骨骼装进了陶罐之中。

    脸上没有丝毫表情,离开了这处墓地。

    “父亲?”

    一个半大孩子扛着一个大的灰布包裹,在破旧的草屋前等着他。

    一边还有个玩着小木雕的四五岁的小女孩。

    “走吧!”

    诚接过孩子肩上的包裹,笑着冲两个孩子吐出了这句话。

    一家三口,离开了这处父辈居住的乡里,踏上未知的旅程。

    自己的妻子五年前难产而死,一个带着俩孩子的鳏夫,能够养活一家人是很不容易的。

    他的家人死于战乱,秦统一六国时,他也没有上战场去争功,所以在乡里只是与人佣耕的雇农。

    “父亲,咱们去哪里?”

    儿子已经九岁,对于乡间发生的诸多变化已有了些感觉。

    “一个很冷的地方。”

    背着妹妹的儿子不解。

    “我们在乡里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去那个地方?”

    诚笑了笑,抱紧了怀里的陶罐,“那个地方会更好些。”

    秦人是守信的,他知道所有的政令下达之后,会有很多人北上。

    乡里的人过惯了安逸的日子,没人会像他这样背井离乡。

    他自己倒是无所谓,可是儿子已经不小了,不能像他这样一辈子就是个雇农,连自己的田地都没有。

    “父亲,你看!”

    儿子指了指前方的小道上,是几个和他们一样扛着包裹的人。

    诚很惊奇,连忙上前,“智!你们也要去那里?”

    为首之人是个健壮的男人,是诚隔壁乡里的人。

    “诚!我就猜到能够碰到你!”

    智看到诚后,也很高兴,一路漫长,有认识的人为伴,相互之间也多了些照应。

    “你怎么也要去,家里不是有十亩多田吗?”

    智笑了,指了指身后的几人,“这几个都是我那乡里的,他们可比我的田多。”

    看着诚疑惑的表情,智凑到他耳边。

    “可靠的消息,老光棍去那里有胡奴安排!”

    诚瞪大了眼睛,看着几个一脸猥琐的众人,顿时知道了原因。

    他摇了摇头,对于这些人的选择很不认可。

    智拍了拍他的肩膀,“看你这表情,我就知道你在想什么。你看我智像是那种人吗?”

    “像!”

    诚很诚实的给出自己的答案。

    智白了他一眼,对着身后五六个人说道:“这位就是我常给你们提到的诚,为人敦厚,一人带俩娃不容易,大家多照顾些!”

    众人纷纷点头,对于这次北上的组织者,智在他们之间的威信还是有的。

    “多谢诸位!”

    一行人打算去阳武乘船,智已经凑齐了租船的费用。

    智他们在半路的小镇上租了一个牛车,各家的包裹都堆在了上面。